孔孟思想议论文900字

孔孟思想议论文900字

问:作文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议论文
  1. 答:作文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议论文如下。第一,孔孟都认为少数民族和华夏民族的文化有区别,这种区别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造成的。相比之下,孟子对这种区别的表现和原因有着更为具体而详尽的描述。第二,孔孟都主张文化是区分民族的最重要的因素,而不是血缘和地缘。第三,孔孟都认为华夏族之外的民族也讲道德,只是不如华夏族那么繁琐。不过,孔孟强调的重点不一样:孔子强调礼貌、敬业和忠诚,较为具体;孟子强调仁义,较为宽泛。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孔子多次想要去少数民族地区,显然对少数民族地区较为了解,因而所说的是贴近事实的具体描述;孟子为了宣传其仁义思想的普适性,就将其扩展到少数民族身上,实际上未必真正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第四,孔孟都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战争,主张民族之间和平友好交往,并且通过和平友好的方式来解决争端。区别在于:孔子主张统治者应该把精力放在国内事务上,把让国内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放在第一位,这样自然就会在国际上产生良好的影响;而孟子更重视维护天下太平,认为任何一个民族和地区遭受暴政和侵略,都应该得到别国的援助,能够维护天下太平的人就是“天吏”,也就是天下共主。来源:人文天下
问:我心目中的孔子高中作文议论文900字
  1. 答:记得接电话都觉得不舒服今生今世
问:议论文孔子孟子
  1. 答: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人们对孝的阐释不曾间断。作为中国圣贤的孔孟二人对孝道的理解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均提到了为孝既要注重物质层面也要重视精神层面,其中蕴含了以不忍之心对孝亲关系的理解。本文从哲学的视角并结合社会现实就孔孟所讲的孝道谈一些自己的感想,希望能告诫自己并且给读者一些启示。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孝的诠释,清代陈昌治刻本版的《说文解字》是这样解读的:“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呼教切。”由于以前的社会物质资源极其匮乏,因此人们认为孝道是在物质上“善事父母”,能够对父母做到物质上的供养就是孝。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从高到低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他将人类的生理需求排在第一位,这一需求是保障我们的生命运转首要的动力,但这一物质层面的需求却是最低层次的需求。可见,“善事父母”是最低的物质尽孝。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孝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具有代表性的当属儒家的孔孟二人,他们将孝的含义由物质扩大到精神层面并将孝道与社会治理相结合。孔孟提倡的孝道是一种“不忍”之孝。“不忍”是孟子在性善论的基础上为服务他的政治理念而提出的,“人人皆有不忍之心。先王有不忍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孟子所说的不忍人之心是指每个人都有的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君王如果能对百姓怜悯,实施仁政,将这种“不忍”之心运用在治理社会中将会实现社会大同。其实,“不忍”不仅可以运用在统治者身上,也适用于百姓个体之中,当个体之间具有血缘关系和长幼辈分时,晚辈对长辈的这种“不忍”之心我们称之为孝。这是一种不忍之孝,以不忍人之心尽不忍人之孝,极有可能实现一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好社会。来源:商情
孔孟思想议论文900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