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以“楚人失弓”为话题 求作文一篇!
- 答:楚人失弓
前天,我带着小狗来福,提了两包书,去岔路口邮局。回来的路上,发现两个包包丢了,不知道丢在何处。小狗来福还没有丢了,还在我的怀里抱着呢。
回家之后,老伴说,两个环保包,没有什么的,算了。是呀,丢的是包包,人没有丢了嘛。小狗也没有丢了呀。
我说,就是比环保包更值钱的东东,也没啥啥的。一个南京人丢了包包,一个南京人拾到了包包,有什么不高兴的呢?何况物质不灭。
说过之后,我觉得,似乎应当说:一个中国人丢了包包,一个中国人拾到了,没啥事体的。这才有水平呢。
立马就——不,我应当说的是:人丢了包包,人拾到了包包,还有什么好遗憾的呢?全人类的胸怀!大气魄。
但是,实事求是地说,老老实实地,天地良心地说:
今天,我们,还,决不能这样地说!个人,单位,国家,都绝不能够如此地看待属于自己的东西!自己的就是自己的!坚持自己的权利绝不是自私自利。人、单位。国家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怎么活下去?怎么存在下去?
个人丢了一个包包,小事一桩。国家丧失一块领土,再小,那怕是小不点儿,也是大事。
鼓吹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者,自己是大公无私的、毫不利己者么?未必。很可能是正是最自私者!
我的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不知道刘少奇是从哪些人的身上总结归纳出这个典型来的。 - 答:简单,太简单了
还去找......
完
问:作文材料:吕氏春秋之楚王失弓
- 答:从楚王、孔子和老子三人来看,可以得出立意:对同一件事,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论
自然也不同;一个人的眼光、胸怀决定看问题的高度与境界。
从楚王的角度看,他没有因丢失了心爱的弓而沮丧,“楚人失之,楚人得之”,保持了一
个君王应有的洒脱和风度。据此可以得出得失之间,调整心态,彰显修养;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看出豁达潇洒。
从孔子的角度,作为一个思想家。“人失之,人得之”,就显得胸怀更大。可以得出人要
有兼怀天下的理想。
而在老子看来,失就是得,得就是失,所以,无所谓得失,这就是天道。据此可以从得
与失的辩证关系来立意。
从故事对我们现代人启迪方面来思考,在一件事情来临时,不但能从自己所处的位置来
对事物作出相应的判断,更能从宽而广之的层面去领悟与面对,这是值得我们普通人学习的
人生态度。
当今社会,金钱崇拜,物欲横流,许多人都生活在焦虑之中。有的人为得而欣喜,有的人
为失而苦恼。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无数次重复着失与得。金钱、地位、荣誉、
名气上的得得失失,其实与我们的生活质量好坏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多一份哲思,便多一份
豁达,多一份心灵的自由。
问:吕氏春秋作文800字
- 答:以《吕氏春秋》其中一个故事为材料写的
《吕氏春秋》里记载着一则楚王失弓的故事,讲的是楚王去云梦泽打猎,不小心把自己心爱的弓丢了,侍从们要循原路寻找,楚王说,算了吧,不必去找了,楚人失之,楚人得之,到不了别处的。侍从们都很佩服楚王的豁达与胸怀。孔子听闻此事后说,这句话如果去掉“楚”字就好了,不妨说“人失之,人得之。”老子听说了孔子的评论后,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再去掉“人”字会更好。那样就是“失之,得之”,这样才符合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