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迁精神议论文素材

西迁精神议论文素材

问:西迁精神核心
  1. 答:“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在交通大学的西迁中,党中央一声号令,6000多名师生打起背包就出发,义无反顾献青春。时任党委书记、校长彭康亲自带领,17位党委委员中有16人奔赴西安,起了表率作用,并体现着党的坚强领导。
    扩展资料:
    交大的西迁,改变了西部没有规模宏大的多科性工业大学的局面,支持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事实上,党中央作出把交通大学从上海迁到西安的战略部署,就是为了整个中华民族、新中国的发展,通过教育布局、工业布局的改善,拉动西部的发展。“交大支援大西北专列”的乘车证上,印着的就是“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十个大字。
    党中央作出交大西迁的战略决策后,在物资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仅仅一年,一所高等学府就在渭河之滨平地而建。交大70%以上的教师、80%以上的学生,从繁华的黄浦江畔奔赴千里之外的大西北,扎根黄土而奋斗,把西安交通大学建设成了屹立西北的一流学府。
    西迁过程中,没有中断任何教学,也没有迟滞一届招生,所有师生在简陋的校园里迅速开展教学科研,其中有的教师携妻负子来到西安,有的教师边打胰岛素边搞实验。这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
    而留守上海的师生,同样在西迁精神的激励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把上海交通大学建设成为闻名世界的一流大学。这创造了中国高教史上的奇迹,体现了一代代交大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家国情怀和历史担当。
    参考资料来源:
问:西迁精神指的是什么
  1. 答:西迁精神是在1956年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的过程中,生发出来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1955年4月,国务院作出交通大学内迁西安的重大决定,自1956年首批师生开赴西安,到1959年迁至西安的交通大学主体部分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交大西迁历时四年,迁校总人数达一万五千余人。
    社会影响
    交通大学主体西迁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建校六十年后,学校迎来最具挑战性的崭新开端,向祖国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1959年,西安交大成为全国16所重点大学之一。在机、电、动传统学科基础上,无线电、原子能、工程力学等一批新兴学科相继创建。汉唐古都皇家园林旧址上,向现代化进军的著名学府拔地而起,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从迁校之初蒙受三年自然灾害到文化革命十年动乱,任何风风雨雨坎坷曲折,都不能阻挡交大前进的步伐。老交大优良校风学风得以保持发扬,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新的提高,人才培养规模进一步扩大。迁校最初10年间,输送人才即达万人之多,接近解放前53年毕业生总数两倍。
问:西迁精神的精髓是什么
  1. 答: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西迁精神”是在1956年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的过程中,生发出来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1955年4月,国务院作出交通大学内迁西安的重大决定。自1956年首批师生开赴西安,到1959年迁至西安的交通大学主体部分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交大西迁历时四年,迁校总人数达一万五千余人。
    扩展资料
    1955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以适应新中国大规模工业建设需要。接中央指示当月,交通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彭康即率资深教授亲往西安踏勘校址,新校区建设随即破土动工。
    1956年7月和8月,苏庄副校长等带队,满载交大师生员工的专列由上海驶往西安。9月10日,西安新校开学典礼在人民大厦隆重举行,交通大学历史掀开新的一页。
    至1957年,全校大部分专业及师生迁至西安,在田野四围的简陋校舍中迅速开展教学和科研,扎根黄土地艰苦奋斗。是年,国务院根据学校内部实际情况和西安、上海两地需要,决定交通大学分设西安、上海两部分,西安部分对两校实行统一领导。
西迁精神议论文素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