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真理从怀疑开始作文
- 答:这是一件真实而又引人深思的小事。
不久前,一位法国教育心理学专家,给法国的小学生和上海的小学生先后出了下面这道完全一样的测试题:一艘船上有86头牛,34只羊,问:这艘船的船长年纪有多大?
法国小学生的回答情况是:超过90%的同学提出了异议,认为这道测试题根本没办法回答,甚至嘲笑老师的“糊涂”。显而易见,这些学生的回答是对的。
上海小学生的回答情况恰恰相反:有90%的同学认真地做出了答案,86—34=52岁。只有10%的同学认为此题非常荒谬,无法解答。做出正确回答的同学竟然只有10%!
这位法国教育心理学专家很惊讶,两国的小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呢?他通过对上海这90%小学生的调查后发现,他们之所以做出错误的答案,是因为他们坚定不移地认为:“老师平时教导我们,只有对问题做出回答,才可能得分;不做的话,就连一分也得不到。老师出的题总是对的,总是有标准答案的,不可能没办法做,也不可能没有答案。”
法国教育心理学专家在总结这两次实验的时候,引用了下面的几句话:
第一句话是笛卡儿说的:怀疑就是方法。
第二句话是法拉第说的:在学术上不应盲从大师,应当重事不重人,真理应当是首要目标。
第三句话是爱因斯坦说的: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由好奇、疑虑而开始的飞跃。
然后,他颇有感触地讲道:“应当教育孩子敬重老师,但更要教育孩子敬重真理。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没完没了地怀疑才是缺点。只有敢于怀疑,才能减少盲从。有怀疑的地方才有真理。真理从怀疑开始。”
问:议论文:要有怀疑精神
- 答:丁肇中说过:“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持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的确,不论何时,我们都应有怀疑求真的精神,不能盲目地相信过去认为的真理。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这种精神呢?
我们应有“怀疑”的习惯。这就需要我们自己有判断力,因为一个怀疑对象的选定,靠的就是我们的灵感和判断力。特别重要的,是需要我们具有挑战权威的精神,不畏权威,不盲目听信权威。1640年,数学家费马在经过探求后,得到一个求质数的公式,于是他高兴地断言:“对于所有的自然数n,2^(2^n)+1的值都是质数。”(后来证明,他的结论是错误的),正是因为他在数学界的崇高权威,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没人怀疑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然而,“怀疑”和“求真”是统一的,单有“怀疑”的习惯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有“求真”的习惯。“求真”的过程是有计划的、积极的探索过程,只有通过这样,我们才能发现事物的真相,我们的“怀疑”才真正具有了意义。
正是因为一些大胆、智慧和恰到好处的怀疑,促进了人类文明史不断的进步。希望怀疑求真的态度能真正的地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